第一章 货币
货币的三个职能
- 交易中介
- 价值存储
- 记账单位
货币的三要素
- 价值尺度、
- 空间适销性
- 时间上适销性
时间上的适销性,才是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的最核心的特征。
时间上的适销性,才是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的最核心的特征。
硬通化与软通货
①存量,代表现存的供给量,即过去的生产总量减去被消耗掉的和毁坏掉的部分之后的留存量;②增量,代表在下一个时间周期内将要增加的产量。存量-增量比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以表示某一商品作为货币的硬度,以及它是否适宜承担货币角色。
黄金属于硬通货(存量-增量比高),手机数码属于软通货(存量-增量比低)。
软通货陷阱
任何物品,一旦被用作价值存储的载体,都会带来供给的增加;任何供给可以轻易大量增加的物品,一旦被选择成为价值存储的载体,都会毁灭存储者的财富。从这一陷阱可以推知,任何成功承担货币角色的物品,必然会有一些自然或人为的限制,限制其流入市场的增量,以保证其保值能力。因此,某种物品要承担货币角色,它的生产成本必须很高,否则生产者赚快钱的诱惑将摧毁储蓄者的财富,人们在这种货币环境中,储蓄的动机也会被摧毁殆。
理性的前瞻和现实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大多数金钱和财富将集中在那些选择最硬和最具适销性的货币形式的人手中。
货币媒介的硬度,即其跨越时间的保值能力,是影响一个人衡量当下与未来的价值,或者说决定其时间偏好的核心因素。
第二章 原始货币
货币硬度不足之后,将如何失去其货币地位。
石币系统
行使货币职能的雅浦岛石币呈圆形,中间有孔,规格多样,较大的重达4吨。由于雅浦岛上并不出产石灰岩,这些石头并非产自本地,所有的雅浦岛石币都来自邻近的帕劳或关岛。石币的美丽和稀有使它们在雅浦岛人心中变得可爱和珍贵。获取石币是困难的,采石以及之后用木筏或独木舟将它们运到岛上等过程充满了艰辛。有些石币需要数以百计的人运送。一旦到达雅浦岛,它们就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以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不需移动它,石币的拥有者就能行使其支付职能:所需要的是石币的拥有者向全体岛民宣布石币的拥有权转移到了下一个人而已。所有的岛民都会知道石币所有权的转移,新的接收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次使用这块石币进行支付。偷走石币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的所有权。
石币具有很高的存量-增量比,不管多么渴望,任何人都很难通过运来新的石头扩大石币的供应量。
奥基弗在帕劳使用炸药和现代工具开采石币,然后将这些石币运到雅浦岛,向当地人展示这些石币并用它们购买椰子。与奥基弗的预期不尽相同的是,岛民们并不乐于接受他的石币,当地的首领也禁止人们为奥基弗工作,称奥基弗的石币得来太过容易,没有价值,只有按照传统方式开采的、凝结了雅浦岛人血汗的石币,才是被雅浦岛接受的货币。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这种主张,向奥基弗供应了他寻求的椰子。奥基弗的活动给雅浦岛带来了冲突,也带来了之后石币货币生命的终结
在每一种货币形式失去货币地位的过程中,细节会有所不同,但内在的存量-增量比的下降都是相同的
第三章 货币金属
需求增加引起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带来更多的需求使价格进一步上涨,刺激产能和供给增加之后带来价格下跌,最终惩罚所有在惯常的市场价格上方购入的人。泡沫中的投资者被收割而泡沫资产的生产者受益。
任何东西,若想成为良好的价值存储载体,都必须克服这个陷阱:当人们将其用作价值存储工具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它的增值,此时它的生产者一定要受到某种限制,不能大量增加供给进而带来价格下降。选择以满足这一条件的资产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人,会随着该资产获得更多人的青睐,获得长期的回报,因为做出其他选择的人,最终要么改弦更张,向成功的先行者学习,要么财富受损。
在这个贯穿人类历史的长跑中,毫无疑问,最后的赢家是黄金。由于两种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物理性质,黄金长久保持着货币角色:第一,黄金极好的化学稳定性使其几乎不可能被销毁;第二,黄金不可能通过其他材料合成(尽管炼金术士们一直说他们能),只能从矿石中提取,同时,金矿石在我们的星球极其稀少。
全球黄金总存量和年度存量增长率
现有库存量相对于年产量的倍数
让货币贬值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食物补贴以降低政府负担,从而增加其他政府支出。
黄金和白银之间的汇率波动会带来贸易问题和核算问题。试图固定金银比价的努力总是弄巧成拙,好在黄金即将在货币竞争中全面胜出。
1717年,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的指导下,英国成为第一个采用现代金本位制的国家。在推动大英帝国的全球贸易方面,金本位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直到1914年之前,英国一直实行金本位制,期间只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暂停实行过。英国的经济霸权和它优越的货币本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随后其他欧洲国家也逐渐开始效仿。主流欧洲国家一个接一个地采用金本位制。拿破仑战争的结束宣告了欧洲黄金时代的开始。正式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越多,黄金的市场价值就越高,新的国家加入金本位阵营的动力也就越强。
中国和印度近代史上的苦难,它们在20世纪追赶西方的过程中承受的曲折,与它们所使用的货币金属在去货币化的过程中带来的巨大财富和资本损失密不可分。在白银的去货币化过程中,
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境遇,实际上与欧洲人到来时使用玻璃珠货币的西非人面临的境遇类似:国内的硬通货对外国人来说只是软通货,并且正在被外国人带来的硬通货赶出市场。这使外国人在此时期控制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印度的资本和资源。所有认为自己对比特币的拒绝只是因为事不关己的人,都应该牢记这个重大的历史教训。历史向我们证明,如果其他人持有的通货比你的硬,你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美好年代
1871年普法战争的结束,以及它之后所有欧洲强国采用了相同的货币本位黄金的转变,带来了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时期越发令人赞叹。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后半段成为人类前所未有的最繁荣、最富于创新和硕果累累的时期,黄金的货币地位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白银和其他货币媒介不断地去货币化,地球上大多数人开始使用相同的金本位货币制度,加之电信和交通系统的进步,全球贸易和资本积累开始以空前的面貌大步向前。
金本位制度的缺点
政府和银行发行出来的纸质交易中介,总是超过其储备的黄金数量;其次,对很多国家来说,发行货币的价值储备不仅是黄金,其他国家发行的纸币也成为背书价值的组成部分。
这两个缺点的核心在于金本位制度的致命缺陷,即实物黄金的结算是笨重、昂贵和不安全的,这意味着只能将实物黄金集中储藏在少数地点——银行或中央银行,进而易于被政府控制。随着以实物黄金进行支付结算的交易在所有交易支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持有黄金的银行和中央银行就有机会创造大量实际上并没有实物黄金背书的货币,并将它们用于贸易结算。结算网络变得非常有价值,以至于其拥有者的信用得到了充分的货币化。当经营一家银行意味着有能力进行货币创造时,政府自然食指大动,通过中央银行体系接管银行业。这种诱惑的吸引力无比强大,它所带来的几乎无尽的金融财富不仅能平息异议,还能资助御用文人和经济学家进一步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理念。
第四章 政府货币
政府货币俗称“法定货币”(fiat money),fiat来自拉丁语,表示法令、命令或授权。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与政府货币有关的两个重要事实。
第一,尽管都由政府发行,但可兑换黄金的政府货币与不可兑换黄金的政府货币之间有巨大的差异。
第二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与其名字所暗示的正好相反,没有任何法定货币是单纯通过政府法令进行流通的。
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法定货币是交子,它是公元10世纪中国宋朝发行的一种纸币。最初,交子是金银的收据,但后来政府控制了它的发行并暂停了交子的可赎回性,之后政府一直增加这种货币的印刷量,直到它崩溃。中国元朝也在1260年发行了法定货币,名为“钞”,但发行量远远超出了其背后的贵金属支撑,带来了可预见的灾难性后果。当货币的价值暴跌之时,人民陷入赤贫
货币国家主义和自由世界的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的有限战争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既不是地缘政治也不是战争策略,而是货币政策。战前,政府实行金本位制,政府直接控制着大量的黄金,人民使用以这些黄金背书的纸币。激战正酣时,这种安排下政府增发纸币的便利性成为不可阻挡的诱惑,而且增发纸币也比直接向公民征收战争税来得便捷和隐蔽。在战争开始的几周内,所有主要交战国都暂停了纸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实际上脱离了金本位,把法币本位强加给国民,这时候人们使用的货币是政府发行的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
随着黄金可兑换性的肆意中止,政府的战争潜力不再局限于国库中的资金,事实上它们可以动用人民的全部财富。只要政府可以印更多的钱,并让本国人和外国人使用,就可以持续获得支持战争的资金。在更早的货币体系中,黄金作为货币掌握在人民手中,政府支撑战争的资金只能来自国库的现金,最多再加上战争税和债券收入。这种机制使冲突的发展受到限制,不能无限升级,这也是20世纪以前世界处于相对较长的和平时期的一个核心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国家货币与瑞士法郎之间的汇率(1914年6月=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货币对瑞士法郎的贬值
由于中央银行对黄金的垄断性持有,以及政府限制人民持有黄金,强制人民使用政府货币,黄金再也不可能重新成为世界统一货币了。比特币作为一种原生于互联网的货币,天然带有超越国界和政府控制范围的属性,提供了发展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令人着迷的可能性
无泪赤字
由于美元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央行不得不将其作为相互间贸易的储备,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扩大美元供给获得可观的铸币税,同时也不用担心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法国经济学家雅克·吕夫(Jacques Reuff)创造了“无泪赤字”(deficit withouttears)一词,用来描述美国所处的新经济现实:美国可以通过让全世界使用的货币(美元)膨胀,来将债务货币化,从而获得资金,在全世界购买任何东西。
从政府货币的历年表现来看,不同国家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存量-增量比呈现出一幅喜忧参半的图景。发达国家货币相对稳定和坚挺,其货币供应的增长率通常为个位数,增长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要大得多,在通货紧缩经济衰退时期也会发生货币供应量的收缩。[2]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则多次像普通消费品一样发生供应量的暴涨,导致灾难性的恶性通货膨胀,洗劫持有者的财富。世界银行提供了1960~2015年167个国家广义货币增长的数据。将所有国家的数据平均,广义货币年均增长率如图4-2所示。虽然并非所有国家和所有年份的数据都是完整的,但整体看来,各国货币供应量平均每年增长32.16%
167国广义货币年均增长率(1960~2015年)
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最高的10个国家
全球十大货币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
健全货币
在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的时代,最好的货币标准主要聚焦于市场选择和对适销性的考量,在20世纪,政府控制的货币意味着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标准被添加到适销性衡量中,这就是货币的适销性是否基于持有者的意愿而不是取决于其他组织。将这些标准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对“健全货币”一词的完整理解:健全货币是市场自由选择的货币,该货币完全在合法赚取它们的人的控制之下,而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控制。
第五章 货币和时间偏好
健全货币是由于其适销性而在市场上被自由选择成为货币的,健全货币可以长时间保值,可以高效地远距离地转移价值,可以将价值划分为更小的单位或者整合为更大的单位。作为货币,其货币地位不能是通过权威强加于人,而其供给又被这个权威操纵的。
首先,健全货币可以长时间保值,通过货币储存的财富不会随着时间流逝缩水,这样人们才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思考未来,降低自身的时间偏好。低时间偏好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得以合作、繁荣、和平地生活。其次,健全货币使贸易建立在稳定记账单位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使自由贸易免受政府控制和胁迫,自由贸易会带来和平与繁荣。此外,对所有形式的经济核算和规划来说,记账单位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健全的货币会使经济核算不可靠,是经济衰退和危机的根源。最后,健全的货币是个人从专制和压迫中获得自由的必要条件,因为拥有创造货币的能力会使国家机器对它的人民拥有过度的权力。
时间偏好
我们以两个虚拟的人物做对比,他们都是什么也没有,白手起家,区别在于两人的时间偏好不同:哈里比琳达的时间偏好更高。哈里选择徒手抓鱼,每天大约需要花8个小时来抓到足够自己一天吃的鱼。琳达的时间偏好较低,她每天只花6个小时徒手捕鱼,这意味着琳达每天只能钓到较少的鱼,只能勉强充饥,而另外的2个小时琳达用来做钓鱼竿。一个星期以后,琳达成功地做了一根钓鱼竿。在第二个星期,她能在8个小时内钓到比哈里多一倍的鱼。琳达在钓竿上的投资可以让她每天只工作4个小时,吃到与哈里一样多的鱼。由于琳达的时间偏好较低,她不会就此满足。她将用4个小时钓到哈里8小时才能抓到的鱼,然后再用另外4个小时进行进一步的资本品积累,比如为自己建造一条渔船。一个月后,琳达拥有了一根钓鱼竿和一条船,这条船可以让她驶入大海,钓到哈里从未见过的鱼。琳达不仅是每小时的工作效率更高,她钓到的鱼与哈里的品种也不一样,比哈里的鱼更好吃。她现在每天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获得足够的食物,所以她会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资本积累,制造更好的更大的钓鱼竿、渔网和渔船,这些工具反过来进一步增加她的生产力,改善她的生活质量
一个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未来的自己之间的交易
需要牢记的现实是,一个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未来的自己之间的交易。尽管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或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他人,但自己与自己进行的无穷无尽的交易,比任何外部环境或条件都更重要。无论环境如何不利,时间偏好较低的人都会找到一种方法,优先考虑未来的自己,直到实现目标。无论命运多么眷顾,高时间偏好的人也总会这样那样地破坏和透支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那些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与那些天赋异禀、人生开局良好,却最终浪费了自己的天赋而泯然众人矣的人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职业运动员和娱乐明星靠天赋挣到了大笔的钱,但他们死的时候却身无分文,他们的高时间偏好毁掉了他们。此外,许多没有特殊才能的普通人勤奋工作,一生储蓄和投资,最终实现了家庭的财务安全,并留给他们的孩子一个更高的生活起点。
只有通过降低时间偏好,个体才会开始注重长期投资,并开始优先考虑未来的收获
从长期来看,从保值增值的货币转向贬值的货币,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但储蓄变少,资本积累变少,而且社会可能开始消费早前积累的资本;工人的生产力保持不变或下降,即使通过印刷越来越贬值的纸币这种神奇的操作,名义工资会增加,工人的实际工资还是会停滞不前。当人们开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时,他们在做所有决定时都变得更注重当下,从而导致道德水平下降,更有可能卷入冲突,做出破坏性行为和自毁行为。